【华夏神祇】文财神范蠡的传奇人生
2023-06-20 14:56:40 402 0
收藏
点赞
评论

【华夏神祇】文财神范蠡的传奇人生


他是历史上财神的原型,也是道家思想的隔代传人,他曾三次散尽家财,又三次富甲一方,前半生从政,官至越国宰相,后半生从商,家财富可敌国,多次建功立业,又多次功成身退,可以说是将道家的无为之术,用到了一个极致的状态,所以有很多人说,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男人,就是财神范蠡。

半生功业

范蠡,出生于公元前536年的楚国,是一个“高手如云”的时代,比老子稍晚,与孔子属于同一时期,范蠡的师父叫作计然,被人称为是老子门生,也算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,其代表作就是《通玄真经》范蠡出身贫寒,但却有一个异于常人的能力,什么能力呢能够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,其实这项能力也算是伟人身上一个共同点,不过也因为这一点,使得范蠡在他人眼中,时常会“佯装癫狂”,有时候就像是疯子一样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,青年人身上总会有一种建功立业的气度,范蠡也是这样,但因为他所在的楚国太过黑暗,所以他就和一位叫做文种的好友,一同去到了与楚国相邻的越国,投奔了越王勾践

image.png 

到了公元前493年,越王勾践,听说吴王夫差想要讨伐越国,于是就决定先发制人,尽管范蠡和文种多次好言相劝,说吴越两国之间的差距过大,但越王勾践却偏要一意孤行,结果呢,就导致了越国大败,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,围困在了会稽山上,这个时候,勾践才想起了范蠡,问他应该怎么办范蠡说:“卑辞尊礼,玩好女乐,尊之以名。如此不已,又身与之市。”意思就是说,失败了就要委曲求全,必要的时候,甚至可以屈身做对方的臣子,这样才能博取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。于是呢,勾践就与范蠡,共同成为了吴王夫差的奴隶,这也就是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,每当吴王夫差要出门时,勾践就会趴在地上,让夫差踩着自己的背上马,甚至夫差生病时,越王勾践还会检查他的粪便,为其诊断是否有疾病,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为了感动夫差,因为只有活下来,才会有翻盘的可能性这一套操作下来终于感动了吴王,于是在三年后,也就是公元前490年,吴王夫差放归了勾践和范蠡,当时的吴国,正值最强盛的时期,但越国境内却是一片落魄的景象,这也是吴王夫差放归勾践的主要原因,在他眼中看来,已经近乎灭亡的越国,不可能再次威胁到吴国,面对这样极端的差距,如何才能反败为胜呢于是范蠡就用上了师父计然的策略,也就是黄老道家中,黄帝战胜蚩尤,反败为胜的策略第一条,就是用奇珍异宝迷惑吴国的君王和大臣,第二条是高价收购他们的粮食,来降低吴国的储备,第三条是送给他们美女,来他们沉迷于享受,第四条是送给他们能工巧匠,帮助他们大兴土木,第五条是阿谀奉承吴国的臣子,让他们好大喜功,第六条是过分夸赞他们的忠臣,让吴王生出功高震主的疑心,第七条是秘密训练自己的士兵,等待一个时机,在这七条中,没有一条提到战争,但却足以决定一场争斗的胜利,这个计策,利用的就是物极必反的原则,除此之外,范蠡还让勾践,亲自去越国的贫困家庭中看望,以此来拉进君民之间的关系,那这些策略,到底有没有用呢

image.png 

功成身退

一说到战争的关键,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,但实际上,如果我们自己争取不到这三个要素,也完全可以让对方,失去这三个要素

四年之后,也就是公元前486年,勾践想要讨伐吴国,被范蠡劝阻,又过了两年,因为他们的计策,使得吴王夫差处死了大将伍子胥,于是勾践又想要讨伐吴国,不过又再次被范蠡劝阻,范蠡说:“人事至矣,天应未也”,吴王夫差虽然失去了人和,但他还有天时和地利,所以还要继续等,就这样一直等到了公元前479年,这一年,吴国发重兵攻打晋国,导致都城兵力空虚,范蠡抓住时机,一举攻破了吴国的都城,越王勾践想要趁机覆灭吴国,但范蠡却坚持退兵,因为他清楚,吴国的精兵都在晋国,这次进攻并没有损伤吴国的根基,这个时候即使能战胜,也只能是两败俱伤,范蠡说这次战争,触发了吴国的物极必反,整个国家都在由盛转衰,所以还要继续等,等到这个衰落的极点,就这样,一直等到公元前473年,吴国内部腐朽不堪,自然灾害,又使得百姓民不聊生,就是这个时候,越国趁机发兵,一举覆灭了强大的吴国。

在范蠡的观点中认为,人生在天地之中,首先就要遵守天地之间的规则,其次还要学会认识这些自然规则,最重要的是,要能够抓住这些规则之间的转换,这样就能够决定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,这个就叫作“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,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,因阴阳之恒,顺天地之常”,道家常讲顺应自然,其内在的含义是不违反自然法则,学会利用自然的力量,来完成自己的目的

吴国灭亡后,勾践举行了庆功宴会,准备分封功臣,其中范蠡被赐为上将军,一度达到了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地位,但就在这个时候,范蠡却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,就在举行宴会的这天晚上,他携带着妻儿泛舟于湖上,放下了功名利禄,离开了这个他为之奋斗半生的国家,范蠡认为,勾践这个人可以共苦,不能同甘,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功成身退,就像后世的张良一样,好像道家人本身就对局势的变化,有着十分敏锐的洞察力,在这个时期,范蠡还给文种写了一封信,内容为:“蜚鸟尽,良弓藏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子何不去”毕竟为之奋斗了半生,文种也不愿意放弃,于是就留在了越国,结果就被勾践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了,不过关于范蠡的故事,还远远没有结束。

image.png 

  

半生富贵

范蠡出走越国后,携带妻儿悄悄来到了齐国,并化名为鸱夷子皮,开始了他后半生的为商生涯首先范蠡定居在了齐国的沿海地区,并购买了一些靠近海边的土地,此后开垦种田,以打渔、盐田为生,在这个时期,范蠡同妻子也会下地劳作,对待雇工十分慷慨,而且范蠡在和其他人签订合约时,如果年底商品的价格上涨,他就会以市场的现价收购,如果下跌,就会履行合约中的价格,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冤大头一样,但实际上范蠡清楚,做生意赚不赚钱,看的不是一时之利,而是有没有一个好的名声,靠着这个名声,范蠡不断地扩大生意,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齐国首富,这段时间,范蠡依旧是慷慨解囊,遇到灾荒之年,就免费给穷人们提供食物,渐渐地关于范蠡的故事,就传到了齐国君主那里,于是呢,齐国君主拜了范蠡为相国,就这样,范蠡在齐国做了三年国相,使得齐国国富民强,百姓眼中的范蠡,就像是一位神明一样,几年前刚刚辞去了国相之位,没想到又再次攀上了顶峰,于是呢,范蠡又做出了同样的选择,散尽家财、功成身退,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已经达到了一介布衣的巅峰,如果继续这样,恐怕会物极必反,与其坐等物极必反,倒不如主动出击,所以他散尽家财,将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了贫苦百姓,又只身一人带着妻儿,再次过上了泛舟游历的生活。

没过多久,范蠡举家迁往了齐国西北的陶地,又再次改名为陶朱公,他认为陶地是天下的中心,可以说是经商圣地,果然不久之后,这个地方就在范蠡的推动下,成为了春秋末期的贸易之都在陶地时,范蠡首先用道家人擅长的天时,赚取了第一桶金,他使用计然的谋略,开始预测天气,用五行的更替,总结出了丰年与灾年出现的规律,在农业社会中,粮食的价格波动,就是一个社会的命脉,这条策略就是“人弃我取、人取我与,顺其自然、待机而动,通过对未来粮食价格的预测,来进行收购和出售,同时范蠡还提出了“论其有余与不足,便知贵贱的观点,就是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,来找到商品价格的涨点与落点,做到“贱取如珠玉,贵出如粪土”,别人需要我放弃,别人放弃我需要,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很像。

image.png 

达到一定高度时,范蠡又提出了“三八价格,农末俱利”的观点,就是控制价格,粮食的价格最低不能低于三十,最高不能高于八十,如果太低,农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,就不会再进行农业生产,如果太高,商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,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,均衡他们之间的关系,才能做到细水长流,包括积着理论,就是囤积商品,以及薄利多销,这些都是范蠡提出的观点,可以说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时间,纵观范蠡一生,就是一位穿越者一样,从范蠡的生平中,我们就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的现实作用,无为却又无不为,一生不追求荣华富贵,但一生又不缺荣华富贵公元前448年,范蠡去世,享年88岁,到了后世,被人追封为文财神。

财神范蠡

  简单来说,范蠡的一生都在追求天道、地道与人道之间的和谐,遵循物极必反和顺应自然的法则,拿到今天来看,在这个世界中,最强大的就是各种自然现象,与自然对抗,就要遭受自然的反噬,所以我们一直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,所以怎么能找到自然的规则,怎么能按照自然的运转方式去行事,这个就是范蠡一生遵循的秘诀,而登顶之后,如何才能顺利下降,这个就是黄老道家中,物极必反的原则。

  盈满而不过分,气盛而不骄傲,辛劳而不自夸有功。这个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精髓。



2023-06-20 14:56:40 402 0
收藏
点赞
评论
会员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