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載(1020年—1077年12月6日),字子厚,祖籍大樑(今河南開封),生於長安(今陝西西安),後僑寓於鳳翔眉縣橫渠鎮(今陝西眉縣橫渠鎮)並在該地安家、講學,世稱“橫渠先生”。北宋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學創始人之一,其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”的名言,被稱作“橫渠四句”,因其言簡意賅,歷代傳頌不衰。
北宋天禧四年(1020年),張載出生,少喜談兵,曾欲結客收復洮西失地。上陳《邊議九條》。交好范仲淹,研讀儒家《六經》。嘉佑進士。任簽書渭州判官公事,協助渭州軍帥蔡挺籌畫邊防。熙寧二年(1069)為崇文院校書。次年,因病屏居,讀書講學。
熙寧十年(1077年),張載同知太常禮院,復以病歸;歲末,病逝於臨潼,時年五十八,尊稱張子,封先賢,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比特,與周敦頤、邵雍、程頤、程顥合稱“北宋五子”。嘉定中諡“明”。
張載博覽群書,其學以《易》為宗,以《中庸》為體,以孔、孟為法。認為世界萬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現象都是“氣”,即“太虛”,主張“理在氣中”。又認為只有“德性之知”才能認識“天下之物”。講學關中,故其學派稱為“關學”。著有《正蒙》《橫渠易說》《經學理窟》《張子語錄》、文集等,後人編為《張子全書》(《張載集》)。